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 > 信息动态  > 校园文化建设知识

校长必看,校园文化建设千万别踩这些坑!

来源:www.xgndesign.com         发布时间:2021-12-17

近年来,学校文化的推广和建设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。当然,在不同的学校和不同的校长眼中,学校文化的概念会有很大的不同。有些人认为学校的"装修"很美,走廊里充满了学校文化建设;另一些人则认为已经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。

当老师和学生聚在一起大声呼喊的时候,也是学校文化的建设;有些人认为学校不需要文化建设,朴素是真的。

多年的学校文化教育设计,多年来积累了一些经验,也见证了学校文化建设中存在的许多问题。下面,我们来谈谈西安学校文化建设中常见的问题,如何避免这些坑呢?



1.把装修当学校文化


这个问题是我们做学校文化设计中最最常见的。我们往往接到学校校长打来的电话,说要做学校文化设计,一问要做怎么的设计,有什么想法。校长就开始侃侃而谈了。从学校走廊的打造,谈到学校教室的布置,不一而足,完了详细问使用材料,价格等等。



在我们看来,装修在学校文化的建设中,是一个末位概念。什么意思呢,我们认为一所学校的每一处布局、每一个装置的摆放,都要在学校整体文化的打造上,属于外显的范畴,而内在的学校文化理念才能引领整个“装修”工程。


所以,我们谈学校文化建设,往往会规避“校园文化”这样的字眼,因为在我们看来,校园文化给人的印象更多停留在校园环境的打造上面,属于工程装修的概念,跟学校办学理念的联系非常浅或者没有联系。


例如我们经常看到一所学校,从进校园开始,就有假山、有长廊、有喷水池、有花园……可能零零散散的“景点”少则五六个多则十来二十个,可惜看到的这些“景观”既没有关联,也没有教育性,只是想起来摆一个东西在那里而已,意义并不大。


我们要重视这样一个观念,即没有教育内涵的环境打造是死的,不灵动的,没有生命力的,我们在打造学校环境的时候,必须去思考环境与教育的关系。


我们做学校文化设计,首先要从办学理念和学校的制度文化建设谈起,为一所学校立魂,这是一所学校最根本最核心也最独特的东西,其次才是“装修”的事情。



2.学校文化建设中“无人”

从办学理念上的“无人”到学校环境建设的“无人”,这类学校真还不少。


为了应付教育局的检查,学校请一些设计公司或者老师们自己提炼一些高大上的“校训、学风、校风……”摆在学校大门口,既引不起学生关注,学校领导、老师也不会记得。


按理说,校训、学风、校风……这一系列的内容主要应该从学校的办学理念而出,会让人记得非常牢才对。出现上面的问题说明什么呢?


说明一所学校不仅没有自己的理念,而且办学者也从来没有去思考过一所学校的教育目标、办学目的等根本性问题。


我们很难想象,这样的学校会是一所好学校。学校文化建设中的“无人”现象,体现最集中的还在于,学校办学者从来没有站在儿童的角度思考问题。我们看一所学校的文化建设是否优秀,首先应该看到这个文化是否是“有人”的,特别是有儿童的。


第一,我们看学校的理念,是否完全是站在教师、或者领导的角度思考问题,而忽略了学习的主体“学生”?

例如,有的学校用“文明、和谐、道德”这样的字眼作为学校文化的关键词,显然是不恰当的,一方面这样的词语并不适合中小学生的接受程度,很难记得住,也很难去应用,另外一方面学生对这些词语的理解很难跟自身的学习和生活相连接。


第二,我们看一所学校的环境景观打造是否优秀,也主要观察这些景观设施是否符合儿童的需要,是否站在儿童的立场。

例如,有的学校在校园里花巨资打造一些雕塑、浮雕等等,看起来历史厚重,学生既感到冰冷又完全看不懂,缺少互动性和参与性,这样的景观很明显就是为领导、为成人自身的需求打造的,不适合儿童。还有的学校,写满了各种各样的书法字体诗词歌赋,看起来古朴又有艺术感,孩童却没有办法认识这些字体和参与到理解中去,从环境建设上来看就是相对失败的。


3.教育个性掩盖教育共性

有的学校做学校文化,就努力找人挖掘学校的历史、遗产,从地域、名人、办学特色等入手去探寻文化基因,形成自身独具标志的特色文化。

这个方向本没有错,但是,真正的问题的又出现在哪里呢?简单点说就是太有“特色”了!“特色”过度。这个“特色”过重,以至于太强教育的个性,而忽视了教育的共性问题。


例如,有的中小学以当地有名的“太极拳”、“中草药”等等作为办学特色,还有的主打“诗歌”特色等等……我们知道,一所学校如果开展“太极拳”、“中草药” 、“诗歌”等课程是没有任何问题的,我们还会夸奖这样的学校精神开放,能够给到学生一些素质教育。但是,如果学校要求人人都踢足球,人人都打太极,人人都背诗写诗,这是不现实的,也是很残忍的,我们不能因为学校所谓的特色,就要求人人有义务去顺服这样的“特色”。 


教育有共性,学校有特色,这并不矛盾。我们在做学校文化设计的时候,要更多地站在儿童的立场去思考教育的共性问题,特别是对于中小学儿童教育来讲,共性是大于个性的,在看重个性的基础上,我们会更加强教育的共性问题。



4.理念与行动脱节


谈一谈学校文化设计的理念与实施层面的问题。


造成学校办学理念与行动脱节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。


一方面,是一个理念不足以成其为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,不具备整体统筹性,也就是理念本身不具备领导力;另一方面,理念华而不实,走“务虚路线”,与行动层面的联系实在太远。


当然,还有一个人为层面的原因,比如学校的执行团队,实在不能领会理念本身的含义,导致理念与行动脱节,这个经过一定的培训和讲解,基本上是可以消除的。我这里主要说说前面两个问题。


理念本身不具备领导力。


比如,如上述,如果一个办学理念仅仅具备教育个性,那么就不能引领教育共性的发展,学校的整体工作就会与理念脱节。


又比如,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仅仅是“团结 进取”这样的词,很明显它的教育关联性就比较差,对于学习而言,我们不可能只去强调团结或者进取,学生更重要的独立思考的能力、积极的行动力这些都不能忽略。相信一个稍微有点理想想做点儿像样的教育的教育者,都不可能仅仅为了培养“团结”或者“进取”的学生而努力。


理念华而不实,走“务虚路线”。


经常会发生这样一种情况,当我们走进一所,映入眼帘的就是几个大字,例如“为中华崛起而读书”、“为未来而教”等等口号,再一了解,其实学校的各项行动制度,课程建设等等都与这些口号没有任何联系。办学者一方面并没有深入去思考这样的理念与学生、与教师、与教学、与课程的联系,另一方面着实没有能力找到这其中的联系。那么,这些口号实际上就没有一点用处,给学生的心灵带来不了什么滋养,当然,教师从中也得不到什么教育热情和力量。


例如,我们建议,幼儿园的课程一定要是以“玩”的形式来呈现,在“绘本中玩”、“在游戏中玩”、“在自然中玩”、“在科学中玩”、“在艺术中玩”等等;


比如在环境景观设计层面,我们就建议一条幼儿园一个弯折梯形安全走道,就叫“在爱中玩”,完全没有必要花钱去拆掉;


又比如在管理制度建设中,我们觉得现代管理必须要“玩”起来,以一种轻松活泼的方式来进行,“玩转”管理,即让管理游戏化,让工作变得好玩……


总之,理念与行动不能脱节。


西安学校文化设计,其本质就是为学校立魂,立魂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,需要一一代人,甚至几代人的努力,才能将理念逐渐化为一所学校的血液,这是一个传承的过程。